糖皮质激素的日常使用_广东省湛研医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糖皮质激素的日常使用

2023-07-09 11:46:30  浏览:246  作者:管理员
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

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在紧急或危重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往往为首选。临床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作用等多种作用,可以防止和阻止免疫性炎症反应和病理性免疫反应的发生,对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几乎都有效。2023年4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重磅发布。根据我单位日常诊疗,现整理糖皮质激素的日常用法如下,供参考。


图片

支气管哮喘

用法:0.2~0.3 mg/kg静脉滴注,病情缓解可减量。

原因: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炎症细胞、结构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原理: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前列腺素与白三烯等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提高支气管平滑肌细胞β2受体应激性。


肺炎

用法:将0.2~0.3 mg/kg静脉滴注,1次/d,连续1周。

原因:临床认为大叶性肺炎的形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其一是病原体机体直接侵袭,是机体肺部组织被破坏;其二则是入侵病原体刺激人体内各项免疫细胞形成免疫反应,在产生大量炎性介质的同时也释放一定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用于去除病原菌,但长期炎症反应的刺激难以保持有效平衡现象,而过渡释放内源性炎症因子,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继而导致常规抗生素药物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组织。

原理DMXS是典型的糖皮质激素药物,DMXS除了具有显著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和抑制免疫作用外,对急性发热的现象同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退热效果良好,并在减少炎症渗出同时,还可有效避免纤维组织在愈合中发生过度粘连和增生情况,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腮腺炎

用法:静脉给予地塞米松 0.15 mg/(kg·d),1 次/6 h,持续 4 d。

原因: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等脏器,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腺体肿痛,部分合并睾丸肿胀,患者于急性期,双侧腺体肿胀疼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严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影响进食,休息。(注:部分合并睾丸肿胀,疼痛剧烈,并可放射至下腹部,致排尿,活动困难,严重者可出现睾丸萎缩等。严重者可合并脑炎,胰腺炎等。)

原理:它可抑制炎症早期渗出和后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并对抗内毒素,降低人对多种内毒素的反应性,使中毒症状迅速改善。故在其早期积极使用激素 可减轻中毒症状,退热,减轻腺体肿胀及睾丸肿胀,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天数

         

病毒性心肌炎

用法0.3~0.6 mg/kg,一周后减量。冲击疗法30mg/天,连用3天,减量停用。

原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包括: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固有免疫介导的免疫激活特异性免疫活化导致的炎症、坏死和功能障碍机体的自身免疫

原理: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更好地控制过度的免疫反应,进而降低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助于将炎症彻底去除,加强心肌传导。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中的一种,具有抗休克、抑制免疫、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我国现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尽管临床关于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何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仍然存在争议,但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变化无常、发展迅速,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暴发者,若未能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

 

图片

带状疱疹

用法:根据《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草稿)2013版》推荐,一般应用强的松30mg/日,折换成地塞米松4.5mg/日,疗程7天。

原因: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的治疗中,系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对慢性疼痛(PHN)基本无效。

原理: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荨麻疹

用法:根据《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推荐,糖皮质激素推荐用于急性、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一般应用强的松30~40mg/日,折换成地塞米松4.5~6mg/日,疗程4~5天。

原因: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

原理: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反应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过敏性皮炎

用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过敏性皮炎一节推荐,重症患者应及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一日200~500mg,折换成地塞米松一日7.5~18.75mg,分次静脉滴注。并依据病情变化逐步调整,逐渐减量。

原因: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它主要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过敏体质在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固定于皮肤、黏膜组织中,当再次遇到同样的过敏原,则导致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质,即发生过敏。

原理:地塞米松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

         

接触性皮炎

用法:根据《接触性皮炎临床路径(2016版)》推荐,发生接触性皮炎,当皮损面积较大、和/或局部糜烂渗出明显、和/或出现全身系统症状时,可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0.5-1mg/d/kg)待病情控制后可迅速减量,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7天。

原因: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通常是由于接触小分子半抗原物质,如油漆、燃料、农药、化妆品和某些药物(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小分子的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经朗格汉斯细胞摄取并提呈给T细胞,使其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抗原诱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

原理: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湿疹

用法用量:根据《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推荐,糖皮质激素在湿疹中主要用于外用,根据皮损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1个手面积皮肤表面需要0.5个FTU,即0.25g软膏。系统治疗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但可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

原因: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原理: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溢脂性皮炎

用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溢脂性皮炎一节推荐,糖皮质激素一般外用,必要时可用于重症患者。

原因:溢脂性皮炎主要与激素分泌、过敏体质、精神紧张、卫生习惯、螨虫及微生物感染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引起的变应性炎症,以及理化刺激等有关。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儿童常用祛痰药物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