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治疗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治疗指南

马拉色菌毛囊炎诊疗共识

广东省湛研医医学研究院.王华孙

马拉色菌毛囊炎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本病的病原菌是糠秕或球形马拉色菌,马拉色菌是人体正常寄生菌,在适宜条件下或(和)促发因素影响下(如长期使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等),马拉色菌就可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其生成的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造成阻塞发炎症,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男多于女,皮疹表现为小粟粒大暗红色丘疹或毛囊性小脓疱,呈弥漫性散在分布好发于胸背、上臂及腹部等部位,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其典型皮损表现为炎性毛囊丘疹、斑丘疹或小脓疱,直径约2-4mm,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常数十至数百个散在或密集分布,疹间有正常皮肤,丘疹中央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头粉刺。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瘙痒,可能伴有刺痛感、灼热感,在出汗后加重

image.png

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包括直接镜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Wood灯检查等。其中,直接镜检属于非侵入性且诊断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法,推荐在疑诊时使用。其他检查可在临床表现和直接镜检结果矛盾或证据不足时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病情较轻,仅需外用治疗,可考虑仅依据临床表现诊断,并尽早开始治疗。如患者病情较重或难治,需要系统治疗,则应结合直接镜检以确立诊断

 

治疗

1、尽量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原则与花斑癣相同,以外抗真菌药物为主,可选择50%丙二醇、咪唑类及n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5%-10%硫磺软膏等。应将药物在受累毛囊表面轻揉以促进其渗入毛囊内。也可用含硫化硒或2%酮康唑洗剂,保留15-20分钟后再清洗。每晚一次,持续2周。

2、抗真菌治疗口服药物,最优先考虑酮康唑,其次为伊曲康唑(均需检查肝功能)。如伊曲康唑每日200--400mg,连用4--6周。然后200--400mg,每月一次。配合外用治疗外用药需选用渗透性强的药物,最好联苯苄唑,其次为环丙酮胺和益康唑,中药洗液比如洁尔阴等效果也很好,外用药需交替使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预后:本病容易复发,复发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原因与皮肤免疫功能低下和皮肤油脂分泌过剩有关,在治疗时,除进行抗真菌治疗外,需同时使用调节免疫的药物,比如大剂量口服胸腺肽等(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还需要减少皮肤油脂分泌,皮脂腺分泌旺盛,多与患者本身雄激素分泌旺盛有关(雄激素睾酮和二氢睾酮是皮脂腺生成和分泌皮脂的主要原因),可口服一些抗雄激素类药物,比如螺内酯,西咪替丁(男性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此两种药极少数情况下会引起暂时性的阳痿),女性也可以选择达英35,也可选择阻碍皮脂腺生成的药物,如维胺脂和泰尔丝。

如果患者反复复发,则需考虑是否存在引起雄激素过多的其他病症,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柯兴综合症等,需做血液或者CT、MRI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

热门标签